15312052831 15365124771

  • 1
  • 2
  • 3

新闻栏目

业务范围

德国小蠊的抗药性现状

德国小蠊的抗药性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的方式对德国小蠊的危害进行控制。德国小蠊在与化学药剂的长期接触过程中,不断适应药剂,并逐渐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自1953HealWilliams等首次报道美国Dorpas Christi市的德国小蠊对氯丹、林丹和DDT产生抗性以来,各国学者都积极开展了德国小蠊的抗性监测和机制研究工作。国内自1984年上海市卫生防疫站首先报道了德国小蠊对氯菊酯的抗性后,德国小蠊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的抗性报道就络绎不绝。现有文献资料表明,德国小蠊已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类杀虫剂均已产生了抗性。表2是近十年我国部分地区德国小蠊抗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等药剂的情况。表中数据显示,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德国小蠊已对拟除虫菊酯类药产生了抗性,部分地区已经达到高抗。例如,对氯氰菊酯的抗性,广东、杭州、乌鲁木齐、无锡等地已达10倍以上;对氯菊酯的抗性,在杭州市则高达36.6-67.1倍。对敌敌畏的抗性,在不同地区间差异较大,苏州种群的抗性倍数达66.9倍,而石家庄和乌鲁木齐种群则仍对敌敌畏敏感。对于残杀威,大部分地区的德国小蠊种群对其仍相当敏感,对其已产生抗性的地区,测定时的抗性水平也仍处于低抗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