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蜕变型
(二)蜕变型
由于适应特殊的功能,蜕变型个体的形态特征发生了激剧的变化,完全脱离了原始型的形态结构。特别在头部和胸部,变化更大。不同类群间的差别极大,它们之间的差异性远远大于统一性。蜕变型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表明了等翅目昆虫在整个昆虫纲的进化过程中,是一支高度特化的类群。蜕变型由于形态复杂,变化大,不同类群间的形态特征有很大的区别,且又比较稳定,所以不仅可提供高级阶段分类的许多依据,同时也可以提供鉴定种类的许多明显的鉴别特征。同一个形态结构在不同类群中变化很大,有的发达,有的则退化。蜕变型的主要形态特征概述如下。
1.头部 近方形、长方形、圆形、卵形、梨形或锥形。有些类群头短而厚,前方高起,可能有堵塞蚁翅坑道中孔洞的作业,如堆砂白蚁属Cryptotermes。头盖缝有的明显可见,并成Y形,有的不明显,有的仅有纵缝。额部扁平或高起,象鼻兵蚁的额部向前延伸呈象鼻。囟的位置有很大变化,一般位于头的中部靠前,为一圆孔,乳白蚁属Coptotermes的囟很发达,为大的圆孔,位于头的前方遇敌侵害时囟孔可分泌乳白色、黏稠状的酸性浆液,所以这类白蚁又有泌乳白蚁之称。象白蚁Nasutitermes的囟孔则开口于象鼻的先端。蜕变型的眼一般退化,或仅有痕迹,位于触角窝之后。上唇形态不一,有半圆形、方形、舌形、条状或狭长的等腰三角形等。象白蚁兵蚁的上唇比较小,而长鼻白蚁Schedorhinotermes兵蚁的上唇极度伸长,甚至可遮盖发达的上颚尖端,并有纵行凹沟,直通囟孔。触角位于头部前方的两侧,一般比原始型各品级的节数少,其节数多为十几节,念珠状,第三触角节为分裂节。上颚位于上唇的下方,不同的类群的上颚其发育状况不尽相同。澳白蚁和原白蚁的兵蚁具有巨大而坚硬的上颚。木白蚁大多数兵蚁的上颚粗壮。鼻白蚁的兵蚁也有发达的上颚。白蚁科兵蚁的上颚变化颇大,有的呈月牙形,有的呈镰刀形,有的呈锯形,有的呈钳形,有的则退化成块状,也有一些种类兵蚁上颚狭长呈棒状。上颚内缘往往有一定数目的齿突,左右两上颚的颚齿数和位置互相对称或不对称,一般左上颚齿数多于右上颚。下颚内颚叶内缘有1对刺状刚毛,下唇须5节。下唇的前颏有中唇舌、侧唇舌及下唇须各1对,后颏扩大。随着头形的变化,后颏有各种形状,但一般呈狭长形,后颏之后为后头孔,
2.胸部 有前胸、中胸和后胸之分。前胸背板变化极大,某些种类呈扁平状,有的种类前半部显著翘起,两侧下垂,使整个前胸背板呈马鞍形。木白蚁科的前胸背板大于头宽,或几乎等于头宽,鼻白蚁科兵蚁的前胸背板略小于头宽。白蚁科兵蚁的前胸背板远小于头宽。前胸背板毛被在不同类群中有一定变化。鼻白蚁科中散白蚁属的兵蚁有2个类群,即突额类群和平额类群,这两个类群兵蚁前胸背板的毛被有明显的不同,突额类群兵蚁前胸背板的中区毛超过20枚,而平额类群兵蚁前胸背板的中区毛仅10枚左右,有的甚至光秃裸露。中胸背板和后胸背板无翅,一般宽大于长,常具简单的圆形侧缘,某些种类变化较大,生有侧刺突。某些种类在同一巢群里的兵蚁可出现畸形个体,其中,后胸可生翅芽。上颚兵蚁的足通常比有翅成虫的足强壮。象鼻兵蚁的足较细长。
3.腹部 蜕变型个体的腹部变化不大,与原始型个体的腹部类似。蜕变型不同个体虽然有雄雌区别,但由于兵蚁属于非生殖型,性征不明显。所以,其性别很难在外形上找到明显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