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白蚁的品级类型和群体发育过程
二、白蚁的品级类型和群体发育过程
(一)品级类型及其功能
白蚁的群体不是简单的个体聚集,它有严密的组成和严格的分工。在同一群体内有不同品级的分化,由于品级的不同,所处的地位不同,分工也不相同。各个品级按其生理功能可归纳为生殖型和非生殖型两大类。以下就以两大类的各个品级及其功能做一简单介绍。
1.生殖型或称繁殖蚁 体型大,尤其是蚁后有极其膨大的腹部。这类品级有发育完全的生殖器官,主要起交尾产卵的作用。在整个巢群内,其数量最少,但作用却十分重要。一旦失去生殖型的巢群,必定要有新的补充型生殖蚁替代,否则这样的巢群不仅无法扩展群体、繁殖后代,而且整个巢群将无法协调,最后失去控制,直至毁灭整个群体。生殖型个体由于来源和形态不同,一般又可分为以下3个品级。
(1)原始蚁王、蚁后 这一品级是有翅成虫经过分飞蜕翅配对后,进行繁殖的个体。这样的个体雄虫称为蚁王、雌虫称为蚁后。它们是群体的创造者。大多数白蚁的群体都有这一品级的存在。原始蚁王、蚁后形态的特点是体色较深,体壁较硬,有发达的复眼和单眼,中胸和后胸有残存的翅鳞。其生殖能力最大,产卵量极多。在多数情况下,1个群体内只有1对原始蚁王、蚁后。但有些白蚁在同一群体内有2对或3对的原始蚁王、蚁后,如大白蚁属Macrotermes和土白蚁属Odontotermes的某些种类常有这种现象。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在同一群体内的多王多后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初建群体时期,有时甚至多达5王8后。但一个巢群内的蚁王数往往少于蚁后,这种现象究竟是配偶比数上的特性,还是蚁王早亡或挖巢时受惊逃遁的结果,不能确定。在多王多后的群体内,各个蚁后腹部的大小有时相仿,有时相差甚远。这种差别可能是由于各个蚁后营养状况不同,有可能是由于年龄上的差异所造成的。此外,因衰老或其他原因常引起原始蚁王、蚁后的死亡,因此在某些白蚁群体内没有原始蚁王、蚁后。其繁殖蚁是由后起的补充型品级所替代。
(2)短翅补充蚁王、蚁后 这类品级可能是应急整个巢群发展的需要,由巢内有翅成虫具翅芽的幼期直接发育成为巢内的补充蚁王、蚁后。这类品级只发现在部分的白蚁种类中。因此很可能不是普遍存在的品级。其形态特点是:体色较淡,体壁较柔软,有复眼、中胸,后胸具有类似若虫的短小翅芽。补充蚁后的生殖能力小于原始蚁后。短翅补充蚁王、蚁后的数目不固定,一般比原始蚁王、蚁后多,如黄球白蚁Globitermes sulphureus(Haviland)的群体内曾同时见到43个短翅蚁后。散白蚁属Reticulitermes的群体内经常可见到大量的短翅蚁王、蚁后,同一地点有时可采到200多个短翅蚁后。短翅补充蚁王、蚁后往往是在原始蚁王、蚁后死亡后才出现的,或者当庞大群体进行分裂时才出现。但偶尔也与原始蚁王、蚁后同时并存。
(3)无翅补充蚁王、蚁后 这类补充蚁王、蚁后可能也是应急整个巢群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补充蚁王、蚁后。其来源不是来自有翅成虫具翅芽的幼期,而是来自不具翅芽的幼期。无翅补充蚁王、蚁后比短翅补充蚁王、蚁后少见。其形态特点是:体色浅淡,往往为淡黄色或乳白色,体壁比短翅补充蚁王、蚁后更为柔软,没有复眼、中胸,后胸背侧无翅芽。其数量和体型大小不固定。这一品级也往往只存在于失去原始蚁王、蚁后的群体内。
生殖型的各个品级除以上3类外,还有不少介于两者之间的类型。尤其在散白蚁属内,蚁王、蚁后的形态相当复杂。黑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chinensis Snyder群体内的繁殖蚁除正常有翅成虫外,还有以下几个补充型繁殖蚁:①灰黑色长翅补充蚁。体色及翅色均浅于正常有翅成虫或原始蚁王、蚁后。分飞是翅的长度略短于有翅成虫。②灰黑色短翅补充蚁。体色灰黑,与乳白色具翅芽的若虫容易区别,但翅长不及有翅成虫的一半。翅不平叠于背上,而是左右伸展。成熟后体腹比一般若虫大。③黄色短翅补充蚁。体黄色,翅保持若虫时的翅芽状态。若虫的翅芽因发育时期不同,有不同长度,使补充蚁的短翅稍有长短差异。但体腹较一般若虫大,这是最常见的补充蚁。④黄色微翅补充蚁。体黄色,翅芽极微小,中胸和后胸仅有伸向后方的小突起,不仔细观察,很容易忽略。但体腹较大,容易区别。⑤黄色无翅补充蚁。体黄色,完全看不到翅芽的痕迹,但腹部膨大。南京白蚁防治中心www.njbyf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