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12052831 15365124771

  • 1
  • 2
  • 3

新闻栏目

业务范围

第七章 白蚁综合治理的新技术

第七章 白蚁综合治理的新技术

 一、我国白蚁防治技术的沿革

我国的白蚁防治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古时在建筑中所使用的“础”就是防止白蚁危害的主要措施。并且近百年,民间一直活跃着众多众多灭治白蚁的队伍,他们在掌握白蚁生活习性的基础上,进行挖巢灭治白蚁,但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地开展白蚁的防治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广州。当时,白蚁防治的主要方法是粉剂毒杀法和松木诱杀法,使用的主要药物是三氧化二砷,效果良好,并引起了中央领导对于白蚁危害和防治的关注,从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次群众性防治白蚁的高潮。中国科学院北京、上海及中南昆虫研究所相继成立了白蚁防治组,开展对白蚁的防治、材料的预防,并且对于白蚁的分类学和生物学进行专题研究。20世纪70年代开始,上海筛选出灭蚁灵,并且在全国推广灭蚁灵诱饵剂诱杀白蚁,取得显著的效果。此间,白蚁的防治活动集中于白蚁的灭杀,采用的方法有人工挖巢、喷粉、饵剂、喷杀药液等。以乳白蚁种类为主的分布区域,如我国的南方,粉剂、饵剂被广泛使用,常用的药物有灭蚁灵、三氧化二砷;以散白蚁种类为主的分布区域,主要采用喷杀药液的灭治方法,常用的药物有氯丹乳油、亚砷酸钠水剂等。饵剂中的主要成分则是灭蚁灵。白蚁防治主要包括房屋、堤坝、农林、铁路、通讯等领域。

20世纪80年代,我国部分白蚁危害地区开始在房屋建造时对房屋实施白蚁预防处理,白蚁预防的包治期限多数地区按国家建设部的规定为15年,少数地区为10年。虽然,房屋白蚁预防的方法应包括:建筑物的防白蚁设计、防腐防虫标准化处理木材的使用、化学屏障或物理屏障的应用、预防承诺期间内的检查和维护等。但是,我国房屋白蚁预防采用的主要方法还是以化学屏障为主,使用持效期长的杀白蚁药剂进行喷洒,是经过处理的防卫建筑在规定的时间内具有一定的白蚁预防效果,能有效防止白蚁的侵入和危害。滞留喷洒在两个阶段实施:在房屋建造过程中对建房场地、基础、房屋四周及底部土壤、室内地坪、建筑物内木结构等进行处理,以及在二次装修阶段对木质装修材料和装修部位进行处理。在乙方中使用的主要药剂2000年以前为氯丹。2000年起开始使用毒死蜱、氯菊酯、联苯菊酯、氰戊菊酯、吡虫啉等。

2001年,包括我国在内的127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POPs公约》),各缔约方同意采取必要的法律和行政措施,禁止和消除包括氯丹、灭蚁灵在内的12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公约》在我国的全面履行,使化学屏障预防白蚁的方法面临巨大的挑战,寻找符合当前技术发展潮流、适合我国白蚁危害特点、对环境更友好的白蚁防治药物和防治技术成为白蚁防治行业的发展趋势,白蚁监测-控制技术应运而生,它采用不含化学药物的“监控站”替代化学屏障达到长期监控白蚁的目的,并采用对高等动物无害的微量药饵灭杀白蚁,通过“监控--再监控”的方式实行对白蚁种类数量的监测控制和对特定目标区域的保护。

同时,以监测-控制技术为核心的白蚁控制IPM策略开始受到重视,白蚁的IPM是指从生态系统的总体出发,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制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一种或多种必要措施,将白蚁的危害控制在经济损害允许水平以下,以期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所采用的措施可能包括改进建筑设计、物理屏障技术、化学处理技术、饵剂技术、种群监控技术等。它更多的是一种原则,或者称为理念,而不是特定的一种防治技术或措施。目前白蚁控制IPM策略正在逐步完善和推广应用中。

综上所述,我国白蚁防治技术的沿革大致经过了下列几个阶段:挖巢法、粉剂毒杀法、饵剂诱杀法、化学预防法、监控-诱杀法、IPM控制法。

本文由南京长江白蚁防治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