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白蚁综合治理—白蚁控制的IPM策略
(四)白蚁综合治理—白蚁控制的IPM策略
1. 白蚁控制的IPM策略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简称IPM)是对有害生物的一种各类系统,要按照有关生物的种群动态与它们相关的环境关系,尽可能协调地运用适当的技术和方法,使有害生物保持在经济危害水平以下。只有当虫害(白蚁)的密度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防治成本时,虫害(白蚁)的防治才是合理的。
尽管对IPM的定义有不同的版本,但以下的基本思想是较为公认的:①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把有害生物作为其所在的生态系统中一个组成成分来研究和调控。②提倡多战术的战略,强调各种战术的有机协调,尤其强调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调控因素,尽可能少地使用化学药剂。③提倡人类与有害生物协调共存,强调对有害生物的数量进行调控,不盲目追求根除有害生物。④防治措施的决策应全盘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IPM实践中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在化学杀虫剂减少的同时,害虫仍得到有效的控制。白蚁作为有害生物的一个重要类群,其有效地治理也应符合IPM的理念。
白蚁控制的IPM策略应该是:在IPM理念指导下,符合特定需要的、一种或数种在当前阶段合理的、可操作的、经济的白蚁控制程序集方法,其目标是用经济有效的方法保护特定目标不受白蚁危害。IPM策略将现有的白蚁控制(防治)的单个行动都作为并列入长期白蚁控制管理程序的一部分,采用形态的方法实施白蚁控制活动。
在白蚁防治的成本—效益分析中,包括白蚁防治的成本和白蚁危害造成的损失两个方面,当白蚁防治的成本小于白蚁危害造成的损失时,防治的方法和措施才是合理的、符合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要求和原则的。
白蚁防治中防治的成本不仅仅包括在防治时可以具体衡量的各项成本费用,如劳动力、设备、材料和管理费等,而且包括在防治时还无法确定的各项可能发生的成本费用,如由于防治作业时化学药剂的使用可能会发生的潜在的危害和风险。
由于白蚁的危害较难预测、不易觉察,而危害一旦发生,轻者只造成经济上的一定损失,重者除在经济上成重大损失,,甚至危害人身安全。因此,白蚁的危害应该包括已经发生的危害和潜在的可能会发生的危害两种情况。
白蚁综合治理应该达到的是,使防治的成本,包括防治有可能造成的潜在的危害和风险的成本,小于白蚁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白蚁潜在的可能会发生的危害。但事实上要确定由于防治所造成的潜在的危害和风险,及白蚁的潜在的危害,是相关的困难。
因此,白蚁综合治理应积极遵循以下主要原则和要求,去克服上述两个潜在的困难:①最大限度地减少白蚁防治过程中化学药物的使用,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防治措施对环境和人身的潜在的危害和风险。②消除白蚁种群,控制白蚁密度,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白蚁潜在的危害。
白蚁综合治理的主要过程可以包括:与用户的交流;检查;具体控制方法的综合运用;跟踪检查及效果的评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