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少腔巢(无候飞室)
www.njbyfz.cn/guanli_admin/Manage.asp
这类巢由主巢和若干卫星巢(副巢)组成。主巢内有菌圃和蚁王、蚁后,并常有王宫,但王宫结构简单,通常直接造在主巢腔壁内。卫星巢数目不等,通常易具菌圃,但无王宫,不住蚁后,具菌圃的卫星巢通常称为卫星菌圃(独立菌圃),它与主巢菌圃一样,内住大量工蚁、兵蚁和幼蚁,也置有卵。另有一些腔,大小、形式与卫星菌圃腔无甚差别,但内无菌圃,称为空腔。空腔通常亦有蚁路与主巢联系,有工蚁、兵蚁往来,但一般不住白蚁。
根据主巢在巢区相对位置的特点,并考虑卫星菌圃的多少、空腔的有无,可将少腔再分为上位少腔巢和下位少腔巢两个类型。
上位少腔巢卫星菌圃较少,通常在10个内,一般不具空腔。主巢入土较浅,体积亦小,长径13-25cm,入土深度10-65cm。此类巢主要特征是主巢位置比所有位置巢更接近地面,一般处于巢区的上位。主巢腔内菌圃通常为一整块,丰满致密,大小通常与巢腔相当,个别呈多层套合式样。菌圃间尚无泥骨,大小、形式、颜色均与卫星菌圃无显著差别。色泽一般呈紫褐色。二腔和三腔的蚁巢,尚无王宫;四强以上的蚁巢,主巢一般均有王宫。这类蚁巢的王宫常见有三种形式:侧厢式,这是最原始的王宫式样,在主巢腔近底部的侧壁内,为月形扁平小腔,周壁平滑,以小孔穿过薄壁与主巢腔相通,供工蚁、兵蚁出入,其大小约6cm*4cm*3cm(长*宽*高);底厢式,与侧厢式相似,但位于腔底的中央或一侧,此处腔底略隆起;方盒状底厢式,通常位于主巢腔底中心,突出于腔底之上,泥质,呈方盒状,为菌圃所遮盖,一般长宽5cm*7cm,壁较厚,亦有小孔与主巢相通。卫星菌圃少则1个,多则6-7个,有的达11个。其巢腔也是底平背拱的半球形式样,腔内菌圃通常是饱满的,菌圃有整块馒头状的,也有分层套合式的,颜色为棕褐色或紫褐色。蚁路开口于腔底或其边缘,较大的蚁路入腔室前先缩扁,以小孔与腔相通。此时期的卫星菌圃,个别的体积可超过主巢。每一巢群的全部巢腔,常由几支口径为1-2cm的蚁路连络成一整体,此整体总称为巢区。各个巢腔常位于不同水平上,具有不同的入土深度。这一时期,主巢通常是在巢区的最近地面的位置上。在堤坝的斜坡地形下,它或处于最高处,或处于堤身的最外侧。在后一种情况中,卫星巢位在靠堤心的一侧,到堤坡面的深度比主巢大,但水平位置却可能比主巢高。巢区的深度一般在十几厘米到1米间,广度一般为1米左右。
下位少腔巢的巢腔总数通常在10个以上,同时往往出现空腔,主巢转移到巢区的较深处,转移后的新主巢,巢腔长径为10-25cm ,菌圃饱满或不饱满,个别新主巢的菌圃很小,如有的只占巢腔的1/2,甚至1/5.结构与上位少腔巢相似,有的卫星菌圃差别不显著。新主巢均具王宫,一般为底厢式,亦有侧厢式。许多例中还发现了位置较浅、内有废弃的王宫、但无蚁王和蚁后的巢腔,这显然是旧主巢。它的巢腔,一般长径为20-35cm .菌圃有饱满的,也有很薄的,有时菌圃小而质地松软,色灰白。卫星菌圃少则6个,多则28个,不饱满的情况较多见。空腔一般为1-2个,位置深浅不一,在深处的空腔较小,直径仅几厘米。巢区构造形式与上位少腔巢不同,主巢在巢区中心,或偏于堤内侧或下方,它的周圈围绕着卫星菌圃。巢区范围亦比前者大,上缘仍在地下0.2m左右处,下缘往往深达1.5m左右;广度一般达到纵横各2m左右。随着巢腔数量的增多,蚁路亦相应发达。各腔间以蚁路串通,一般一巢区有几条主干,串联若干腔室。蚁路主干伸出巢区后,常保持一定深度(一般在30cm以下),在土下伸展向远方,逐渐接近地面,并发出分支。它们的口径,以底宽计一般为1-2.5cm;在各腔间的蚁路一般口径为1.5cm左右,还有些口径为几毫米的小蚁路连通相邻腔室。
本文由南京长江白蚁防治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