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12052831 15365124771

  • 1
  • 2
  • 3

新闻栏目

业务范围

②蚁巢结构的发展规律

②蚁巢结构的发展规律

www.njbyfz.cn/guanli_admin/Manage.asp

蚁巢的结构形式已如前述,它的发展动态虽多变化,但仍有一定规律可以探索。例如菌圃的演变、巢腔的发展、空腔的形成、主巢的转移、王宫的兴建、泥皮泥骨的发展、巢区的位移等等,其中尤以菌圃的变化最为显著。现综述如下。
a.菌圃的演变  菌圃在山林和体积改变的同时,在形态上也有种种变化。菌圃的演变是蚁巢新陈代谢过程的反映。在野外调查中,曾见到多式多样的菌圃,现按下列几方面,先列其变异,再就其发展动态加以分析。
结构上,单腔或少腔的幼年巢中的菌圃,通常都为单一实心的馒头状。在发展过程中常在底部内凹,逐渐形成瓜皮帽式样,并由单层发展为多层套合体,幼小蚁巢的菌圃一般外表平坦,内部孔隙细小,整个结构显得很紧密。在较大的巢中常有两种结构的菌圃:一种紧靠主巢,结构与幼小蚁巢的相同;另一种是在巢区外侧的近地表处,它的外表呈角状突起,内部孔隙很大,整个结构显得稀疏。前者真菌丰富,内中白蚁较多;后者稀少,内中白蚁也少。巢区中部的菌圃,其结构常介于这两者之间。有时在一些大的菌圃上有小块近于黑色的菌圃附着,尤其在下位少腔巢中较多见。
颜色上,从整个菌圃外表上看,一般幼年巢的菌圃为紫褐色,成年巢的菌圃通常为黄褐色,仅在主巢内及接近主巢的一些菌圃有时为紫褐色。此外,还有一种少见是菌圃,整个为灰白色。在同一菌圃上,均为上部及外围部分颜色较深,有时甚至发黑,而下部及内部颜色浅白。分层的菌圃则外层色深,内层色浅。
质地上,一般新鲜菌圃的质地是软而结实的,可以用手提起。但灰白色菌圃的质地特别松散,一触即破。这种菌圃仅薄薄一层,铺在腔底,约3-5cm高。在下位少腔巢中有时能见到这类菌圃,在单腔菌巢及上位少腔巢中则从未发现过。
由此可知,菌圃的变异是有规律的。从巢的发展而论,多腔巢的菌圃一般比单腔巢的老;大型巢的菌圃一般比小型巢的老。从菌圃的分布来说,一般近地面的比近主巢的,尤其是主巢底下的年龄老。从颜色来看,黄褐色的菌圃比紫褐色的老。可见,菌圃间在结构和颜色上的差异,反映了菌圃本身发展过程的不同时期,表示着年龄的差异。
内凹的与多层的菌圃可能是有单体实心的菌圃发展而来。有人认为,白蚁不断啃食菌圃的下部,又不断地在菌圃的上部增添新的部分,因此,菌圃的下部是较老的,菌圃的内凹可能是由于白蚁取食的结果,多层则可能是白蚁再造所产生。主巢的分裂式菌圃,可能是一部分由原来整块的菌圃分割而成,有一部分是新增添的。
综上所述,菌圃是经常不断地被白蚁利用而处在变化之中。老的菌圃逐渐衰退、萎缩,以致消失,同时,新的菌圃又陆续出现。在衰老的巢群内,新老菌圃的更替失去平衡,菌圃的数量也就减少。

本文由南京长江白蚁防治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