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巢区的位移
www.njbyfz.cn/guanli_admin/Manage.asp
深处的巢腔较小,菌圃丰满,表明白蚁群体在发育过程中不断地向一定的深处扩建其巢区。新菌圃的建造和主巢向深处转移,以及近地面的菌圃逐渐衰亡,原有的巢腔被放弃,结果引起整个菌圃区的位置发生移动,造成巢区的位移。由于堤坝是斜坡式地形,巢区的位移既可表现为垂直向下移,又可表现为从坡面水平向内移。调查资料表明,原来位于堤坡腰部及下部的蚁巢,一般都有明显的从坡面向内位移的现象。主巢经坡面向内水平位移后,往往在主巢上方缺乏卫星巢。
黑翅土白蚁主巢向下转移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先在原来主巢的下方造好新的主巢,然后蚁王、蚁后转移到新主巢的王宫中,这种方式为“先造菌圃式”,此时新主巢一般都不小于旧主巢。另一种方式是在原来主巢下方先修好王宫,然后蚁王、蚁后迁入新王宫中,最后在王宫周围营造菌圃,称为“后造菌圃式”,此时新主巢的菌圃小于旧主巢菌圃,甚至无菌圃。黑翅土白蚁在采取的主巢转移方式上与季节有一定关系,前一种常在入冬前观察到,后一种方式在入冬后采用,所以在冬季用人工挖巢消除幼年巢群时,有相当一部分巢中,蚁王、蚁后居住的菌圃都不是巢中最大菌圃,甚至王宫周围无菌圃。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巢区发展规律的一些线索。菌圃是黑翅土白蚁的主体,各个菌圃均经历着建造和衰亡的过程,因此反映了菌圃总体是处于不断演变的新陈代谢之中。巢腔的扩大和菌圃的增长是相辅相成的,一般是边增长边扩大。在蚁巢的发展过程中,空腔数量的增多,主要是菌圃衰亡的结果,也是白蚁群体逐渐成熟及衰老的标志。菌圃的发展和变化,引起了巢区的位移和主巢的转移,导致整个巢区构造形式的改变和入土深度的增大。主巢及巢区的位移,在大堤上表现为垂直下移和由坡面水平内移两种方式,因而使成年巢的构造具有不同的式样。主巢结构的改变,还包括泥骨的增长和王宫位置与式样的改变。有关研究初步认为,在从上位少腔巢到下位少腔巢,已经从下位少腔巢到层积多腔巢的两次发展中,主巢有显著转移现象,而在此后的成年巢时期,主巢只向下方扩展,一般不再转移。
此外,巢区的发展和巢内的温度、湿度、酸碱度也有一定关系。黑翅土白蚁主巢内的温度,通常保持在24-26℃。在冬季,当周围土温降至9-16℃时,巢内的温度虽然稍低,但也不低于20℃;夏季酷热时,周围土温虽然超过40℃,但巢温一般仍不超过28℃。黑翅土白蚁主巢内的湿度很大,菌圃十分松软潮润,王宫和泥皮、泥骨甚至出现游离水。因为黑翅土白蚁的主巢位于地下2m左右的深处,又有大量的白蚁活动,所以在主巢内形成冬暖夏凉的环境。黑翅土白蚁巢内的酸腥味相当浓,酸碱度低,CO2的浓度也比正常大气中的浓度高。
本文由南京长江白蚁防治中心提供